在AI淘金浪潮下,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定位比勤奋更致命”
聊聊互联网AI搞钱的个人观点!
你身边是不是总有人在讨论AI,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公众号推文,几乎人人都在谈论“AI能不能帮我搞钱”。但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,这些人是如何下场的?有的人在短短几个月内赚得盆满钵满,而有的人却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撞墙。
到底什么样的路径才是真正适合普通人的AI“搞钱”方向?
AI不是万能钥匙,但它是新赛道的加速器
“AI会打败所有平庸的努力,选择那些符合你天赋或热爱的工作,才有可能在AI时代突围。” 你会发现,AI并没有把所有人都变成了赚钱高手,而是加快了“优胜劣汰”的速度。没有清晰的方向和定位,盲目跟风AI浪潮,往往只是“人云亦云”,赚不到一点。
普通人在AI时代精准”搞钱”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?
- 我到底赚的是谁的钱?
- 我在整个链条的哪个位置?
- 这个生意能不能规模化?
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定位比勤奋更致命”
### 月入3万的”工具人”
我技术出身的,身边很多程序员,其中一位发现身边同事都在焦虑各种新工具。
于是开始做工具测评,专门帮懒人踩坑。
6个月时间:
- 粉丝2万+
- 工具收入月入2万
- 付费社群月入1万
相比网红这点数据不多,但普通人冷启动足够建立信心了.
抓住”选择困难症”痛点,做别人的”筛选器”。
靠”恐惧营销”月入8万
看到最近失业率奇高,职场牛马都怕被淘汰,推出”职场自救”课程。
定价599,转化率15%。
每周开课2次,单次100人,月入8万。
很多案例有迹可循,有兴趣的自行搜索观摩
卖的不是课程,是”安全感”。
汇率差套利月入6万
[Affiliate营销圈]群里有位朋友把国内的设计模板,翻译后卖到海外。
成本10元的模板,出海卖49美元。
这是信息差+汇率差,双重套利。
一个内容农场工作室靠批量复制月入超10万
用工具批量生成内容,运营50个账号。
单个账号月入2000+,50个超10万。
标准化+规模化,让1变成N。
### 别急,想清楚你在哪个环节搞钱?
- 流量环节: 你是入口,靠注意力变现(网站、APP、自媒体、测评、种草)
- 产品环节: 你是工厂,靠产品差价变现(虚拟产品、SaaS工具)
- 运营环节: 你是放大器,靠效率变现(代运营、矩阵号、自动化)
你赚的是谁的钱?
- C端逻辑: 抓痛点,快成交,低复购(虚拟资源、虚拟服务、知识付费、培训课)
- B端逻辑: 建信任,高客单,长生命周期(工具服务、企业服务、定制方案)
90%的人失败,就是都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这两个问题赚不到钱
这几种人最容易成为”韭菜”
1. 盲目追风口的人
听风就是雨,什么火搞什么,只看表象,从不深度思考项目的本质、逻辑与规律。
2. 焦虑急躁的心态
项目从不调研和垂直细分,总觉得”再不行动就晚了”,容易被外在的表象带节奏。
3. 盲目模仿者
看别人赚钱就照搬,不考虑自己的优势、资源和所擅长能力匹配项目。
这类人的共同点:行动力很强是好事,但极易走偏,最后越努力败的越彻底。
为什么有些人越做越有钱?
“所有商业的本质,都是对人性的洞察和深度理解。”
AI工具可以提升效率,但不能代替人性洞察。
真正赚钱的人,都懂得这两个心理原理:
C端心理: 恐惧、贪婪、虚荣心是快速成交的核心驱动力。
B端心理: 信任、效率、降本增效是长期合作的基石。
记住:AI再牛X也只是工具,人性才是密码。
### 第1步:自我盘点
- 我有什么资源?(技能、人脉、资金)
- 我擅长什么?(沟通、技术、运营)
- 我的时间投入有多少?
第2步:市场规模
- 身边谁有相关需求?
- 他们愿意为此付多少钱?
- 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?
第3步:小步快跑
- 先做最小可行产品测试
- 根据反馈快速迭代
- 验证成功后再规模化
不要一上来就想做大,先做垂、做细,满足一小撮人的需求拿到正反馈。
搞钱的本质,永远是价值交换
AI技术会淘汰人,但永远不会淘汰价值创造者。
搞到钱的高手基本都在解决问题:
不是在追风口,而是在创造价值,解决问题,满足需求。
问问自己:
- 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赚钱难题?
- 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个环节?
- 你身边有什么被忽视的商机?
每一个善于观察、敢于试错、懂得定位自己优势的人,都有机会逆袭的时代。你赚的是哪一环的钱?你赚的是谁的钱? 不管你是跟我们一起出海捞金还是国内挖矿,每一个想在AI时代搞钱的人,必须反复自问的终极问题。
最优路径不是盲目追风口,而是结合自身资源、能力和兴趣,找准能持续深耕的细分领域,踏实做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喧嚣的AI浪潮中,不被焦虑吞没,持续收获属于自己的“确定性”收益。
记住这句话: 定位对了,努力才有意义。 方向错了,努力就是自嗨。